学校首页 | 联系我们 
教改特色

1.教改特色

(1)团队设置特色、专业特色和课程特色

河南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教学团队在王延伟教授的带领下,严谨治学,精诚合作,承担着我校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课程及相关院部的部分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任务。本团队以高分子、非织材料教研室为主要建设单位,辅以与高分子材料学科基础的化学教研室或学科外延的轻化工教研室部分教师;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专业为建设平台,团队成员由承担本专业《高分子材料生产工艺学》、《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高分子材料成型机械》、《高分子材料专业实验》、《高分子材料专业外语》、《材料研究方法与测试技术》、《黏胶纤维》、《高分子材料合成工艺》、《化纤厂设计》、《纺熔法生产工艺》、《化纤厂污水处理》、《塑料及橡胶成型加工》、《化工原理》、《分析化学》等主要课程的任课教师组成。

在团队设置方面,以教授牵头,骨干教师组成教学核心队伍,高分子材料教学团队努力建设一个开放的、和谐的工作环境,特别是为青年教师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提供宽松的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各类人才在教学团队的大环境中,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教学团队共同成长。团队的带头人、资深教授进一步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传统,无私地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在教学与科研上迅速成长,营造出善于合作的学术氛围,形成了一支具有良好协作精神的教学团队。

在专业设置方面,根据我国高分子材料对专业人才需要的动态变化,并考虑到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和个人职业兴趣,灵活调整与设置适应高分子化纤材料为主体的三个专业方向:纤维工程方向、功能纤维方向和高性能纤维方向。

课程体系设置符合知识结构要求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体系和工程教育体系”四个教学平台。理论教学体系建立起学院通识素质课、学科基础课、专业知识能力课、创新知识能力拓展课四级课程模块平台,形成学院、学科和专业三级理论课程体系。根据专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加强课程建设。

在整个教改过程中,本团队强调“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重工程、能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不断探索和建构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学科与专业的融合与发展,有利于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个性发展的带有工程为特征人才培养模式,将能力培养、知识学习、素质养成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和实施,使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工程能力等得到明显提高。三年来培养本科生毕业生102人,考研率为20%,就业率为100%。通过对毕业生的调查证明,学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扎实,并能在工程实践中很快应用,企业对毕业生的整体满意率高,得到了用人单位和同行专家的好评。

(2)创新性改革措施

教学团队大力提倡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规范教师课堂教学工作,重视教学基本功的培养,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的改革,鼓励教师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① 改革和实践多种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多元化、开放性,着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的能力。

根据教学目标,课程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教学等多种先进教学方法,以扩大广大学生的兴趣和视野。例如在《高分子物理》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问题,形成问题,并通过课堂学习或自学解答问题。在《高分子材料生产工艺学》的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将教师科研中的成果结合书本中的理论知识进行教学。此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组织学生到图书馆、互联网中查找资料,并制作多媒体讲稿,上台做小报告,以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教学效果。

② 创新教学手段,通过发挥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录相带、投影片及多媒体软件等现代的技术手段信息量大、直观和生动的优势,增加单位时间的教学信息量,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又注意与传统讲授法与启发式教学的结合,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注重分析难点与重点,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③ 教学内容紧跟学科发展的前沿,突出高分子材料、化学纤维的最新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很好地体现学科发展的态势。

④ 教学思想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为目的,通过教师的科研课题,把本学科最新的发展信息及时充实到课程内容中,如团队的省级项目“相变材料微胶囊的研究”、“多功能高分子流变性能的研究”,共吸纳20余名学生参与,通过他们长时间的参与,对高分子物理的结晶理论和流变学知识体系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

(3)实验教学或实践性教学

① 改革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内容比例。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科专业特点,进一步系统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建立起不断提高工程素质为基础的学科基础实验教学体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和模拟仿真化纤企业生产实际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化纤系统工程设计能力为根本,重新设置实践教学环节,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基础性实验教学独立设课,实行独立学分,在实验内容的安排上合并原“基础专业”中相互重复的内容,保留其相对独立的成分。进一步加强专业实验中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突出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模拟仿真化纤企业生产,使学生在校就能体验到企业生产的主要环节。提高学生工程、协调、管理和岗位意识。

② 强化实践教学条件建设,规划和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实验教学平台,为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③ 加强实验和实习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吸引高水平教师从事实验和实习教学工作。

(4)资源建设

① 实验教学环境建设 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求,积极申购教学和科研必需的实验仪器。实验室可进行开放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坚持开放实验室,坚持开展创新实验,培养学生独立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研究兴趣。

② 师资建设 对青年教师坚持一直采取岗前培训、试讲、专人帮带以及多种形式的培训,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取得了良好的培养效果。要高度重视年青教师的在职培养,积极为教学的骨干力量创造各种进修培训机会,使教师的整体学历和和素质显著提高。

③ 精品课程建设 教学团队教师高度重视精品课程的建设,并取得突出成绩。《化工原理》、《高分子物理》院级精品课程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通过学院验收。通过对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渗透,建立了精品课程群,进一步提升了本教学团队的内涵。

④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几年来,高分子材料教学团队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目前,已与新乡白鹭化纤集团有限公司、平顶山神马帘子布有限公司、郑州华德地毯有限公司、福建晋江无纺布制品有限公司等十五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为学生和青年教师提供了生产实习、岗前培训、下厂锻炼等多种实践机会。

(5)网络教学方面

目前《高分子物理》、《化工原理》等课程已建成了课程网站,并日渐丰富,网站包括: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资源(包括PPT课件、授课教案、flash动画、教学录像、试题库、相关院校考研真题等)、师资队伍简介、高分子物理天地论坛等栏目。并有专人负责对网络资源内容的不断及时更新。 例如为了满足课程教学需要,在《高分子物理》精品课程网站中选编和制作了系列软件资源,如聚合物的结晶动力学模拟软件、链段模拟软件、分子模型模拟软件以及共聚物组成模拟软件,这些软件的引入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而且提高了教学效果,达到了启发式教学的教学目的。

2.教改成果应用推广情况

(1)重视专业建设的研究 目前团队承担的部级(纺织协会)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升本院校大纺织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11)”,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根据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办学定位,发挥已有的专业优势和专业特色,培养出适应高分子材料化学纤维工艺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推进我院纺织类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2)强化课程建设 承担了院级精品课程《化工原理》和《高分子物理》的建设,有效地带动了其他课程的建设,为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

(3)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学研究,推动教学的发展。近年来,课程组的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开展教学研究,并将教学研究成果发表,出版了教材和著作3部,如王延伟、辛长征教授所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纤维纺丝工艺与质量控制(下)》在多个兄弟院校使用,反映良好。本教材于2011年获“纺织服装教育‘十一五’部委级优秀教材”。

(4)教改论文 几年来,团队成员共发表教改论文19篇,其中一些教改论文在国内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如《Matlab在二元共聚物组成曲线绘制中的应用》在高分子物理的教学中广泛被引用;又如《“教-学-交”教育模式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在多家院校中引起了广大教师的普遍好评。

(5)专业方向 河南工程学院是我省开办高分子材料化纤方向最早的院校,也是我国开办较早的专业,通过多年的发展和教改,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这些都为高分子材料教学团队搭起了重要的发展平台,目前已形成了纤维工程、功能纤维、高性能纤维三个专业方向,在学科建设上已经形成了功能高分子及纤维研究、热塑性高分子合成与纤维应用研究、纤维及非织造材料的改性研究等方向。这些举措已被一些新升本的材料类专业借鉴。

(6)教材与图书资料的建设 根据我院关于教材选用和评估制度,团队成员在教学中多选用国家教材征订目录推荐的“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省部级获奖教材等。支持鼓励老师主编和参编特色教材,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的指导教材,形成高水平的系列教材体系。 在现有的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等多个链接数据库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图书资料的建设工作,未来几年中将不断增加专业书籍和中外文期刊,增加专业外文数据库的建设,购置最新的专业图书,为本专业的教学和科研提供重要保证。

3.教改论文

论文(著)题目

期刊名称、卷次

核心期刊类别

作者姓名、名次

化工原理课程理论教学的研究

广东化工, 2009, 12(36)

同方数据收录

董雪茹(第一)

非织造技术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非织造布, 2010, (3)

同方数据收录

闫新(第一)

“非织造布新产品开发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广东化工, 2010,(10)

同方数据收录

盛杰侦(第一)

浅谈大一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广州化工, 2010,(10)

同方数据收录

王非(第二)

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无机化学教学质量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 2010, (12)

同方数据收录

王非(第二)

化工原理实践课教学中的工程教育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 2010, (2)

同方数据收录

强黎明(第一)

高分子化学在化纤专业中的教学研究

广东化工2010,(9)

同方数据收录

杨秀琴(第一)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纺织教育, 2010,(3)

同方数据收录

辛长征(第一)

教-学-交”教育模式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 2010,(2)

同方数据收录

辛长征(第一)

工程教育背景下实验室开放模式探讨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 2010, (2)

同方数据收录

曹机良(第二)

关于高分子材料专业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纺织教育, 2011,(3)

同方数据收录

王利娜(第一)

实验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以材料学专业为例

河南科技, 2011,(7上)

同方数据收录

廖肃然(第一)

Matlab在二元共聚物组成曲线绘制中的应用

高分子通报, 2011,(3)

中文核心

迟长龙(第一)

浅谈纺织工程专业有机化学教学

广东化工.2010,37(08)

同方数据收录

杨柳,王利娜

工程教育背景下《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理学版, 2010年,29 (2).

同方数据收录

刘玉霞

工程教育背景下新升本科院校专业实验教学的探索

广东化工,2011,38(12)

同方数据收录

魏媛,杨秀琴

工程实训教学新模式研究.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1(8)

同方数据收录

魏媛,王延伟,
辛长征

工科院校有机化学基础实验调查与改革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0,8(3)

同方数据收录

张建丽, 魏媛, 韩冰

《染整设备》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0

同方数据收录

辛长征(第二)

 

 

Copyright © 2009-2014 河南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教学团队 All Rights Reserved.